返回列表

YAM |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概述


鸭绿江美术馆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概述

王鲁炎(鸭绿江美术馆学术顾问)

1)有关文献展的定义

在概述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之前需首先了解文献展的属性即定义。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文献展始于1955年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该展每五年一届,首届策展人阿尔诺德-博德创造了“文献展”这一新词,其词意指教育、教训、证据、模式等等,与字面意义的“文献”无关。

在概述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之前需首先了解文献展的属性即定义。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文献展始于1955年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该展每五年一届,首届策展人阿尔诺德-博德创造了“文献展”这一新词,其词意指教育、教训、证据、模式等等,与字面意义的“文献”无关。

中国最为接近字面意义的“文献展”展览,应该说是卢迎华作为馆长在中间美术馆所做的展览。其展览经常展陈大量阅读性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此使展览中的作品镶嵌在与其对应的历史文献背景中,令其当代性具有史学文献含义的研究性与学术性,然而他们却从来不将自己具有文献属性的展览称之为“文献展”。

这即是说,大家均不认为所谓“文献展”是专门展览文献或文献性内容的展览。现在的问题是,那些貌似常规展模式的展览为什么要冠以“文献展”之名?

2)开放的文献展定义

事实上,文献展并没有清晰的属性即定义,其定义是开放性的,每一个举办文献展的美术馆均可以输出自己的定义,但其定义需有别于常规展,否则将常规展冠以文献展之名的必要性理由则难以确立。

3)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的定义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于2020年立项,2023年正式实施。其冠以“文献展”之名的理由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展览的文献性内容,二是文献性展览模式本身,而后者则是其侧重点。鸭绿江美术馆试图创建一个具有年度文献属性的展览结构,将文献展本身作为一部文献,显现非此模式不可触及的非常规展览内容及其展览方法。

4)“有始无终”的文献展模式

自1960年代产生独立策展人以来,既有展览模式均可被颠覆和重建,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展览存在方式从未被改变,那就是只有当某一空间的展览结束后,下一个展览才可以进入该空间,任何展览均呈现于一个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一切变革和挑战均必须按照此种时空的次序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展览中,每一个展览需是自洽和独立的,如此方可发出专属于该展的声音,与此对应的观看方式和交流模式据此形成。

而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则要以上一个展览尚未结束时下一个展览就进入其中的方式彻底瓦解既有展览的自洽性、独立性以及与其对应的存在方式与交流模式,它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有始无终”的展览,但它不是简单的将某个展览展期无限延绵。它也不是一个群展览,而是由不断涌入的无数个展览同构的“一个展览”。其自身因同构于不同展览而导致内部充满了展览与展览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颠覆展览内部结构的方式显现被“自洽”和“独立”展览模式规避或遮蔽的诸多问题,由此引发策展人、艺术家以及观众创造性的重新理解空间、语境、策展、创作以及交流,突破既有边界的束缚,开启全新的领域。

5)失控的文献展模式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因其颠覆性而处于不可测的失控状态,这是一种非失控不可产生的颠覆性。在失控和颠覆性的展览语境中,策展人如何应变其策展观?艺术家怎样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和创作?观众在以往观看经验失效的情况下如何解读一个失控的展览?这些非常规的问题令策展人、艺术家以及观众做出的任何一种反应,都是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所要显现的重要展览内容。

6)未知模式的文献展内容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的展览结构仅是一个基本框架,其内容有赖于策展人和艺术家不断创造性地补充。进入其中的每一个展览与之前和之后展览以何种方式相遇都是未知的,因而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应对方式是不可测的,而这一未知展览模式势必触及和显现未知的展览内容——可能性内容。

7)揭示“真问题”的文献展模式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意在揭示被既有展览模式遮蔽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被既有展览视为不可行、无意义、无效、混乱、无解、困境、风险、失败等必须加以解决或规避的因素,因而属于“真问题”。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令策展人和艺术家面对这些“真问题”做出针对性反应,且将其反应作为新的“真问题”加以显现、交流、研讨。

8)年度概念的生长性文献展模式

进入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同构结构中的每一个展览展期为一年。策展人和艺术家在一年展期内可以不断改变和递进其策展和创作。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与策展人的策划以及艺术家的作品同步生长,均处于非结束性、非结论性的流变过程。

9)离场即在场双现场文献展模式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中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于一年展期结束后从物理展览现场离场,而以文献的形式永久性在场(只要美术馆和文本存在)。它将物理形式的现场和文献形式的现场均视为“现场”,策展人与艺术家可以在这两个“现场”中进行与其对应的策展和创作。这两种“在场”的定义均是非固化的,策展人和艺术家在一年展期内可以随时改变其策划和创作。

10)以文献形式始终在场的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

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一年展期结束从物理空间离场后,可以自主选择任何时间以文字、草图、图片、视频等文本形式补充、延展其策展和创作,其策展和创作将按照时空次序收录和显现于鸭绿江美术馆“有始无终”的文献出版物之中,它是与鸭绿江美术馆物理文献展现场并行的文本属性文献展“现场”,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可以始终在此“现场”。

11)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的双重语境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的语境有两个,一个是物理形式的展览现场,另一个是文献形式的文献现场。这两个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现场均是后来者策展方案与作品方案必不可少的参考性语境即针对性依据。

12)回溯性的文献展览模式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的展览结构本身是一部生长性的文献,当它持续五年、十年、二十年直至更久之后,对其回溯本身即是一部以文献方式显现的历史性展览。

13)历史性的文献展览模式

随着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的持续发生,参与其中的所有策展人和艺术家都存在于同一个当下性与历史性同构的线索中,其存在均呈现于前后展览内容的上下文逻辑关系里。这意味着,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中的每一位策展人与艺术家将永远存在于正在进行的该展中,只要该文献中不结束,就是每一时刻的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

14)默认规则的自由度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告知应邀策展人和艺术家需接受一个默认规则:需默认不经协商随时进场的其它策展人理念及其艺术家作品;需默认由不同价值观、方法论导致的不可测矛盾与冲突;策展人与艺术家需默认彼此之间的分歧,需默认彼此有可能自由做出的各种针对性反应(其自由反应不可违背不可抗力);此默认规则以其限制性的规定性开启了陌生领域的自由度。

15)“布展中”的文献展模式

“完整的展览”、“完成的展览”、“特定的展览观念”等等这些针对既有展览的表述均不适于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因其特殊展览结构而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完整的”、“完成的”或“某一特定展览观念”的展览。它是一个永远处于“布展中”的展览,但其“布展中”一词并非示意“观众止步”。相反,而是请观众参观“布展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不可测因素、未完成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针对性反应。在这一意义上,展览内容的空缺、非完整性、非确定性、未完成感、瑕疵等等均符合“布展中”状态,“布展中”的种种问题均是显现对象,而非解决或完成对象。

16)去成败标准的文献展模式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是一个改变既有展览模式、改变既有策展模式、改变既有创作模式的具有实验性的展览,因而充满了风险。它是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试验场,所实验内容大多是被既有成功展览模式避免的“失败”因素,因此它必须是一个去成败标准的展览,如此才能不计“成败”后果地为实验性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一个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场,创建一个显现各种“失败”因素及其开放性应对模式的文献展。

17)非固定功能的文献展模式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是一个不赋予某一固定功能与确定意义的文献展,它是一个开放、流变的可能性场域,其中同构着各种不同的策展理念、创作价值观、显现方法论。它不排斥任何具有实验性与超验性的实践,其中形成于每一阶段的“固定功能”与“确定意义”均将被下一个展览策展人和艺术家所打破。

18)延展于交流的策展与创作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一改由馆方阐述策展人的展览与艺术家的创作这一常规,将阐释权还给策展人和艺术家。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可以自主选择以何种内容、何种方式、何种频率在鸭绿江美术馆交流平台发布其展览策划和艺术创作,其发布作为其策展和创作的延展部分收录于文献展出版物,使其成为“延展于交流”的新的文献展内容。

19)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交流模式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是一部不间断的展览文献,它既是文本即阅读性的,也是现场即视觉化的。它以这两种错综、混淆的方式与策展人、艺术家共同探索具有实验性的可交流性,但可交流与否不作为其价值判断的依据。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中的策展人、艺术家因不断与未知策展人及其艺术家遭遇而进行策展人与策展人、艺术家与艺术家、艺术家与策展人之间不同艺术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对峙或交流。策展人与艺术家由此不断面对新问题,其相互之间的认同或否定,可交流或不可交流,对于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均具有同等的价值与意义。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将以论坛的方式进行交流,策展人、艺术家以及观众以话语交流形式拓展文本与现场的边界,使交流成为该展有效的文献部分。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以图录的形式进行交流,该图录与其年度文献展进程同步,同样是一部“有始无终”的图录。它以散页的形式随着新的展览涌入而不断更新叠加,其不断叠加的内容构成了一部活的文献。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以美术馆公众号、流媒体推送形式发布和交流,其交流内容非是某种完成或结束了的东西,而是年度概念的过程性信息。

20)面向实验性策展人、艺术家的文献展邀请

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是由具有实验性精神、非固化思维、敢于挑战既有展览成功价值标准且不惧“失败”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所构成。我们期待与持有不同艺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当代策展人和艺术家共同探索新的展览模式及其新的展览内容,建构新的思维模式及其策展观以及创作方法论。

21)面向实验性美术馆、空间的文献展

在展览模式同质化严重的当下,鸭绿江美术馆期待与其它美术馆尤其实验性美术馆、边缘美术馆以及实验性空间密切交流和相互支持,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探索实验性美术馆以及实验性空间的存在方式、展览形式、交流模式,为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性展览平台,实现其开放性、实验性、创造性的艺术交流。

22)面向观众的文献展

鸭绿江美术馆身处现当代艺术交流语境的边缘,其基于既有经验之外的学术定位进一步加剧了其交流范围的边缘性。鸭绿江美术馆的公开性基于与现当代艺术从业者为主的交流,但其交流并不排斥观众。鸭绿江美术馆欢迎和期待观众观看鸭绿江美术馆的展览,观众对鸭绿江美术馆展览的认同或否定,都将被视为实验性艺术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号馆(一层):
《王鲁炎、王友身、刘展、赵亮2024-2025年度展
年度文献展(地下一层):
《无尽的注释》2024-
策展人 : 梁琛
参展艺术家 : 阎锋、张大川、毕建业、于艾君、张烁。
王鲁炎美术馆(二层三层)


客服热线

扫一扫关注我们

© 2022 鸭绿江美术馆 版权所有   辽B2-20140053-11--